轉載:攜手做強古鎮旅游 更好服務美好生活 第五屆長三角一體化古鎮發展大會在大通古鎮舉辦
發布日期:2024-10-22 瀏覽次數:1490
小橋流水、輕舟畫舫、青磚黛瓦……長三角地區分布著大大小小獨具特色的古鎮,或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或有著婉約的水鄉古鎮風貌,或有著古樸的民俗風情…… 2024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六周年,10月21-22日,第五屆長三角一體化古鎮發展大會在大通古鎮舉辦。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副廳長姚禮敏,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蔡小莉,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級巡視員張枝俏,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政策法規處處長許其兵,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行委員會公共服務和社會發展部部長劉鑫,以及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昌紅梅,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鄭曉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楊文萍,市政協副主席紀紅兵,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江虹,區委副書記、區長劉磊,區政府副區長李瑤等出席活動。
楊文萍介紹了銅陵的基本情況。她表示,近年來,銅陵圍繞保護好、治理好、發展好大通古鎮的工作目標,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發展理念,大力推進大通古鎮傳承保護和開發建設,進一步擦亮了“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品牌。期待通過本屆大會,能夠加強與長三角文旅部門、古鎮名鎮的溝通、學習、交流,共話合作、共謀發展、共創未來,一起為長三角區域古鎮保護與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為推進長三角文旅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貢獻新的智慧和力量。
蔡小莉在致辭中表示,長三角一體化古鎮大會創辦5年來,安徽注重學習借鑒滬蘇浙經驗,統籌保護與開發,一體推進古村鎮保護、千萬工程、皖美休閑旅游鄉村開發,打造一批兼具歷史文化韻味和現代文旅體驗的古鎮新場景新業態。未來將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深入挖掘利用古鎮文化底蘊,融入時尚元素,提升服務品質,把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轉化為旅游業的持久魅力。同時努力打造更多有深度有溫度有熱度的古鎮旅游產品,讓長三角更多千年古村鎮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
會上發布了長三角十大古鎮文旅消費新場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行委員會和滬蘇浙皖四地文化和旅游部門共同為古鎮代表頒發獎杯。著名主持人周群為大通古鎮作文旅推介,講述大通古鎮的傳奇與魅力。隨后,10個在銅招商引資項目進行集體簽約。上海市南翔古鎮、江蘇省黎里古鎮、浙江省西塘古鎮、安徽省西遞古鎮的代表分別就古鎮發展案例進行分享;揚州大學旅游烹飪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孫琨和安徽師范大學文化旅游策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效忠分別就“新質生產力背景下古鎮文旅業態創新升級”“古鎮旅游創意方法與發展路徑”進行交流分享。
因水成驛,因商成鎮,作為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江南名鎮,大通歷史上就是全國重要的鹽商口岸和通津要衢。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大通發展的腳步從未停歇。近年來,大通先后獲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首批中國特色小鎮”“國家4A級旅游景區”“省級旅游休閑集聚區”“省級旅游休閑街區”等稱號。2023年景區接待游客量約70萬人次。大通古鎮已成為集文化消費體驗、生態觀光、研學旅行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昔日繁華的長江古驛,如今長三角區域重要節點,正蘊含著勃勃的發展生機,成為八百里皖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古鎮文旅消費新場景市集、“夜賞大通”沉浸式巡展、“尋跡江南 古鎮漫游”采風……作為第五屆長三角古鎮一體化發展大會的“東道主”,活動期間大通古鎮將打造包含地方特色樂器的現場演奏、水上非遺表演等一系列創新、互動和沉浸式的體驗活動,多維度展現古鎮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內涵,讓游客在沉浸表演的同時,也能深入感受到大通古鎮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民俗風情。
攜手做強古鎮旅游,更好服務美好生活。越來越多的長三角古鎮在探索資源、項目、基礎設施過程中深入挖掘生態、文化、經濟、社會綜合效益,再現昔日繁華。在千年古鎮大通召開第五屆長三角一體化古鎮發展大會是深入推進長三角文旅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促進長三角古鎮群落文化休閑和旅游資源的聯動開發,打造古鎮消費新場景,加快培育古鎮旅游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為提升長三角文化旅游能級和競爭力、共同打造世界級文化旅游目的地提供有力支撐。
會議宣布浙江嘉興為第六屆長三角一體化古鎮發展大會舉辦地,并現場發布“此生必去的 20 個長三角古鎮”。
轉載:美麗郊區 https://mp.weixin.qq.com/s/Bf2LqpnCRSWVH4ViWgM_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