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習話】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
發布日期:2024-03-04 瀏覽次數:1896
習近平:要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這段話出自2018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時發表的講話。
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用前沿科技手段提升文化產品的創新力、表現力和傳播力,通過創新經營模式激發文化消費市場活力,不僅從供給側角度為人們提供了文化消費的新選擇,也是我國文化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隨著5G、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文化領域的不斷應用,短視頻、網絡直播、數字出版、沉浸式演藝等一批新型文化業態應運而生,不僅極大豐富著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直接推動我國文化產業提質增效。譬如,四川德陽大型融合秀演《重逢三星堆》,通過數字多媒體、虛擬現實、大型舞臺裝置等新技術、新手段,融合話劇、舞蹈、雜技等18種藝術形式,“沉浸式”再現我國3000年前的文化瑰寶;各大網絡直播平臺通過共創節目、流量扶持等方式,助力文藝演藝實現數字化轉型……統計顯示,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規上企業去年營收超5萬億元,近五年平均增速達20.1%,文化新業態對全部規上文化企業營收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0%,行業拉動效應顯著。
同時,我們持續創新文化消費模式和消費場景,進一步激發文化消費潛力。僅過去一年,各地通過出臺一系列支持文旅消費政策,建設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打造文體商旅多元融合場景、舉辦系列文旅消費促進活動等,全年文化娛樂休閑服務行業實現營收1758億元,由上年下降14.7%一舉轉為增長63.2%,有效推動著文娛休閑行業實現恢復發展。
新春伊始,橫空出世的“文生視頻”受到影視傳媒行業乃至整個社會的廣泛關注。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離不開信息科技的廣泛應用。面向未來,我們要始終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數字孿生、超高清視頻等新技術方面加大研發和應用力度,不斷為人們帶來更多文化消費新體驗,引領文化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本期特約專家:曾繁文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