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光伏儲能】加快推動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
發布日期:2024-03-13 瀏覽次數:2108
發布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 姚凱
我代表省光儲辦向大家介紹2023年我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的有關情況及2024年工作打算。
去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搶抓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機遇,緊扣“先進、新型”兩個關鍵詞,加快實施“七大行動”,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一 統籌推進提上新維度
2023年12月1日,全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集群建設推進大會在合肥召開,省委書記韓俊出席會議并講話,省長王清憲主持會議,各省轄市、縣(市、區)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參會。目前,我省已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25個省直部門作為成員單位的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集群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推進產業發展中的重大政策、重大事項、重大問題,頂格推進全省光儲產業高質量發展。省政府分管領導常態化調度推進。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從廳內相關處室、廳屬單位、部分地市、高??蒲性核儒噙x精干力量,組建省光儲辦工作專班并實體化運作,內設綜合協調、產業推進、推廣保障、督導考核等四個組,采取集中辦公形式,負責具體推進落實領導小組各項工作。
二 規模體量創出新高度
一是營收規模穩中有進。2023年,全省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2967.4億元,同比增長50.9%,營收排名首次躍居至全國第3位,僅次于江蘇、浙江;實現利潤總額175.3億元,同比增長1.45倍。新型儲能產業實現營業收入801億元,其中儲能電池和儲能系統環節營收528億元,占新型儲能產業營收三分之二。
二是裝機規模實現高速增長。2023年,全省新增光伏發電裝機1069萬千瓦,占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88.1%;全省光伏發電累計裝機3223萬千瓦,居全國第6位,占全社會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66.8%。全省新增新型儲能裝機137萬千瓦,累計裝機178萬千瓦,同比增長334%,從全國第9提升至第7位。
三 創新能力實現新跨越
一是創新載體規模持續擴大。2023年,全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領域高新技術企業凈增62家、達到16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334家;新增國家級創新平臺1家、總數達到6家;營收過百億的龍頭企業在皖設立研發機構、創新平臺比例達到58.3%,比2022年提升近20個百分點。
二是創新產品占比大幅提高。全省先進光伏電池(N型和鈣鈦礦)產能占比達到87%,比2022年提升32個百分點;產量占比達到80%,比全國高53.5個百分點。其中:TOPcon電池實現產量57.9GW,占全國48.4%;異質結電池實現產量3.2GW,占全國23.7%。
三是創新成果不斷涌現。2023年6月27日,中國科大馬聘教授團隊發布超低成本新型固態電池電解質研究成果,對全固態鋰電池產業化具有重要意義。7月18日,中國科大徐集賢教授團隊實現單結鈣鈦礦電池穩態效率26.1%,創造世界紀錄。
四 市場主體增添新活力
一是營收超百億企業數量創新高。12家營收超百億企業合計實現營收達2800億元,其中光儲業務營收超2500億元,占全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營業收入比重近75%。
二是專精特新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2023年全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領域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達110家,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28家。
三是行業智改數轉成效顯著。2023年全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領域新培育1個智能工廠、14個數字化車間,累計培育11個智能工廠、43個數字化車間。滁州隆基、合肥中建材入選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合肥通威、金寨嘉悅入選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
五 重點環節鞏固新優勢
先進光伏方面,全省光伏玻璃、電池片、組件、逆變器等重點環節產能、產量均實現大幅攀升。截至2023年底,上述環節現有產能分別達到1454.7萬噸、124.7GW、163.7GW和200.4GW,比2022年分別增長17.8%、161.9%、69.3%和136.9%;全年產量分別為1259.1萬噸、76.4GW、113.3GW和156.3GW,比2022年分別增長52.5%、169.5%、70.9%和88.1%,其中:光伏玻璃產量占全國一半以上、逆變器產量占全國1/3、組件產量占全國近1/4。
新型儲能方面,全省正極材料(磷酸鐵鋰)、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儲能型鋰電池、儲能系統等主要環節保持較快增長。截至2023年底,上述環節現有產能分別達到25.9萬噸、32.2萬噸、39.3億平方米、47.4萬噸、55.1GWh和35.8GWh,比2022年分別增長19.4%、238.9%、495.5%、323.2%、301.3%和55.7%;全年產量分別為13.2萬噸、8.5萬噸、19.1億平方米、12.5萬噸、11.3GWh和18GWh,比2022年分別增長43.5%、60.4%、809.5%、16.8%、54.8%和69.8%。
六 海外布局取得新突破
2023年全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行業累計出口額480.2億元,同比增長28.3%。2023年10月,陽光電源儲能系統出貨量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6%,首次躍居全球儲能系統集成商首位。國軒高科持續加大海外布局,先后完成歐洲、北美、東南亞等多個海外基地戰略布局,并與歐洲電池制造商InoBat、日本Edison等海外廠商達成戰略合作,共同開拓當地市場。
七 “雙招雙引”收獲新成效
一是項目規模不斷擴大。2023年,全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領域簽約、在建制造類項目共287個,總投資額達到5631億元,同比增長76.8%。其中先進光伏制造類簽約、在建項目共151個,總投資3304.4億元,同比增長1倍以上;新型儲能制造類簽約、在建項目共136個,總投資2326.6億元,同比增長43.7%。
二是產業鏈環節不斷豐富。2023年全省先進光伏產業招引項目重點在先進電池、組件環節,數量和投資額占比分別為60.3%和81.9%;新型儲能產業招引項目重點在電池制造環節,數量和投資額占比分別為35.3%和57.4%。阜陽萬度光能鈣鈦礦項目、華晟新能源肥西項目、馬鞍山正奇光能項目、宣城鴻暉新能源項目等一批重點項目落戶開工。
八 產業影響力開創新局面
一是光儲項目創新應用走在全國前列。2023年12月21日,國內首座集充換電、光伏、儲能等為一體的“七站融合”示范項目——合肥國網智慧能源服務站并網發電。12月27日,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漂浮式光伏電站——安徽阜陽南部風光電基地水面漂浮式光伏電站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國內首座兆瓦級氫能綜合利用示范站——國家電網六安氫能綜合利用示范站,實現“制氫-儲氫-氫能發電”全鏈條技術貫通。
二是優質產品指標性能屢破世界紀錄。2023年10月,陽光電源發布全球首個10MWh全液冷儲能系統,首次實現“交直流一體化”極簡結構。11月,華晟新能源量產的喜馬拉雅G12-132版型異質結組件輸出功率達到750.54W,轉換效率24.16%,刷新世界紀錄。12月,合肥通威210異質結雙玻組件實測正面最高功率755.03W,再次刷新異質結組件功率新紀錄。
三是國際異質結大會在安徽成功舉辦。2023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第六屆國際異質結大會在宣城舉辦。大會匯聚全球光伏領域的學者專家、企業家、科研人員超過400人,線上參會超2萬人次,發布中國異質結產業首本藍皮書——《2023中國硅異質結光伏產業發展藍皮書》。
2024年是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強化創新引領推動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各項任務的關鍵之年,也是我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加快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我們將協同各方資源和力量,緊扣“先進、新型”兩個關鍵詞,圍繞《指導意見》提出的總體要求和目標,搶抓轉型機遇,堅持研發、制造、應用一體化推進,重點從產業創新研發、產業鏈鍛長補短、產業層級提升、產品推廣應用、海外市場拓展、產業生態優化等六個方面精準發力,推動創新能力加快提升、產業鏈布局更加完善、示范應用更加活躍、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力爭2024年全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營業收入增長15%,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地位。
一是在產業創新研發方面,重點圍繞高效N型太陽能電池、大尺寸長壽命鈣鈦礦電池、智能化高容量電池系統等方向,組織實施一批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培育一批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領域省級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
二是在產業鏈鍛長補短方面,啟動實施“千百億企業”培育行動,編制發布年度招商指引目錄,圍繞專用設備、關鍵原輔料、核心零部件等我省產業鏈薄弱環節,以及系統集成、運維管理等下游環節,支持各地引進一批關鍵領域配套項目。延伸布局產品回收利用等后端環節,支持皖北地區布局廢舊光伏組件、儲能電池循環利用項目。
三是在產業層級提升方面,指導企業對標行業規范提升產品性能和管理能力,新培育2-3家符合光伏制造、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加快光儲領域“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推進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領域數字化轉型升級,新培育一批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嚴守安全底線,加強光伏、儲能相關產品質量監管。
四是在產品推廣應用方面,編制實施全省光伏建筑一體化和新型儲能推廣應用方案,聚焦光伏建筑一體化、微電網、零碳園區、共享儲能等特色場景,培育一批國家級、省級光儲領域示范項目和應用案例。落實分布式光伏年度建設規模管理,發布新型儲能優先推薦接入站點,推動光伏、儲能電站合理布局。
五是在海外市場拓展方面,積極組織企業參加知名專業境外展,提升海外市場影響力和認可度;引導企業加快完善ESG建設、碳足跡管理等,構建出口產品新優勢。鼓勵金融、保險等機構加大對先進光伏、新型儲能企業出口信用保險和進出口信貸支持。支持龍頭企業結合國際形勢和自身發展需要“走出去”,在海外布局生產制造業基地,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
六是在產業生態優化方面,推動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主題基金設立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子基金,加大對優質項目投資力度。建立運行全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線上綜合服務平臺,為重點項目招引落地、優質企業培育壯大等提供精準服務。加強人才培養和新能源相關專業學科建設,增設、優化新能源相關學科專業點建設,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高素質專業化人才支撐。
來源:安徽政府網